[人民网]重庆理工大学特色专业(一)车辆工程专业: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应用型汽车人才
人民网重庆5月16日电 为适应兵器行业“军转民”、“发展两车”和重庆市建设“西部汽车城”、“世界摩托车之都”的需要,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快速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该专业不仅成为重庆市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还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到底有何“秘籍”?如何通过大学四年,让同学们从高中生变身为成熟的汽车人才? 近日,我们在重庆理工大学车辆与工程学院找到了答案。
17位同学历时两个月 完成全地形车整车开发
时光回到2015年5月,重庆理工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李文博和16位本科同学,组成全地形车开发团队,按照现代汽车开发的思路,同学们完成了画图、设计、加工、制造、测试、路试等环节,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一台崭新的沙滩车亮相校园,这也是该校由学生团队设计并制造完成的第一台全地形车。
作为此次项目的组织者,重庆理工大学日博国际院长、博士教授胡远志笑着说:“我本身教《汽车设计》这门课,在知识爆炸的年代,老师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是不感兴趣的。而应该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通过特色学科建设经费,学院为同学们提供了场地、材料、设备、加工等所有条件,让同学们将课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到整个车型的开发和制作中。
“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干得很高兴,有时候晚上12点,他们还在讨论、制图或加工。”胡远志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全地形车的开发是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学院还在不断完善和改进。2016年,学院购买了多辆低速电动车,通过课程设计让车辆专业所有同学按照整车开发的流程进行设计开发,包括主观评价、逆向扫描、工程建模、CAE分析及优化;2017年,同学们针对巴哈赛车,以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过程为指导,进行悬架、转向、传动、制动等系统的设计优化,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相互融合。
学生“教”老师 汽车设计大赛成第二课堂
重庆理工大学日博国际倡导“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的理念,在胡远志看来,学生不仅是教育和服务的对象,更是学院和学科建设的人力资源。学院的文化、教学内容、教学用具等都开放平台,让学生来参与建设。
而通过汽车科技文化节汽车设计等比赛,则是学院挖掘人才的渠道之一。这项比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更为学院的学科建设贡献了丰富的资源。例如在中德中心试验台操作竞赛中,同学们针对中德中心现有试验台进行原理学习、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并用PPT、视频等形式,记录操作过程和方法。2017年9月,重庆理工大学第十届汽车科技文化节汽车设计大赛公布获奖名单,2014级汽车服务工程系学生杨可,在中德中心试验台操作竞赛、汽车悬架设计竞赛和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设计竞赛中都均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那段时间,加班加点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时候到深夜两点,但很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杨可说。
此外,学院楼道内的美术作品、公共区域的小院馆、博物馆内的展示品,以及老师上课所需的教具,很多由同学们参与设计并制作完成。
“如果有老师不会用新设备,我们正好通过试验台操作竞赛,让学生来‘教’老师,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主。”胡远志说,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做出来的成品,又成为教学或学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面向未来设教改实验班 培养复合型人才
传统车辆属于机械工程的一部分,高校的课程和人才培养都是以机械为主。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在传统背景下,如何培养懂电子、电气、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016年,重庆理工大学日博国际设立新能源汽车实验班,大一新生入学后进行物理学科测试,最终有60名同学成为第一届教改班成员。新能源汽车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入了电子和计算机的内容,面向新能源汽车,加入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机拖动、控制工程等一系列学科,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
去年,新能源汽车实验班增加到两个,总人数达到140人。“效果很好,学院的学霸大部分都是这两个班的学生,他们很自豪。”胡远志说,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同学们也带动了其他班级的学风。据了解,今年9月,该学院将会面向未来汽车和无人驾驶等领域,设立智能汽车实验班。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面向产业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胡远志介绍,学院不仅将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贴合,还注重理论和实践、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为汽车产业培养真正的技能人才、技术人才、研发人才。(陈琦 刘铖铖)